学校体育场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详情

学校开拓“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平台

时间:2024-06-12 浏览量:586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 国务字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拓展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立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园”,该基地得到校学生处、公共课部指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和支持,由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实施。

  据悉“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位于校园西南角,约300平米,基地于2023年10月开始筹建,重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集花草种植、果蔬种植、墙体美育、文化宣传为一体,划区域传承式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砺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我校“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平面图 

  ——我校召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园”启动仪式。2024年3月21日上午9:00在第一会议室召开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园”启动仪式,副校长张学堂、学生处处长钱穆萨、教务处副处长齐军营、后勤处副处长马红梅、学生处副处长黄元元,以及各二级学院劳育负责老师及学生代表、劳动教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共30余人参与。现场由劳动教育教研室任梦阳教师介绍基地情况,副校长张学堂对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希望。

我校召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园”启动仪式

  ——劳动教育实践课堂走进“农耕文化园”,开垦土地与测量现场。这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前期因草木旺盛,不宜种植,自2023年起在劳动教育教研室老师的带领下,在劳动教育实践课堂中带领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搂起袖子,轮起镢头开垦土地,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到基地的建设中,使土地的原貌一点点的显露出来,并通过一块块土地的多次翻耕达到土壤松软适宜种植的目的,为后期育苗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便出后期规划带领学生对土地进行现场测量与规划,形成分区域种植与养护。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成果不易。

“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前期开垦与翻地

  ——“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美化与亮化。实基地要从一片野草到达种植的效果,期间的美化亮化不可或缺,自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中老师们带领学生从墙体美化到美化井盖,再到根据测量规划安装栅栏、安装花架,以及铺设道路,每一次劳动都是倾注了师生们的心血与汗水,墙体美化洒在了学生的衣服上,安装栅栏需要学生用心用力,石板铺设道路更是学生一块块的抬去铺设,这块土地既是学生们实践的平台,又是学生们劳动的场所,大家对成果充满期待。

学生们对“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美化

学生们在“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安装花架/栅栏


学生们在“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铺设道路/安装支架

  ——“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与维护。到了谷雨前后,果蔬种植时节来临,自2024年4月起,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开起了种植模式,一株株小白菜种子、生菜种子、黄瓜苗、西红柿苗、茄子苗、辣椒苗等等在学生们的劳动中种植到了地里,而种植并不是结束而是又一场劳动的开始,后期的维护更是需要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安装支架等等,使每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都有学生的身影,更是让学生们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收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与科学共同养育,才能有理想的收获。


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收获日常浇水/拔草/绑架等

  ——“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收获与分享。经过了近一个多月的养护,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的绿植慢慢有了收获,小白菜首先绿了起来,虽然因土壤原因成熟率还没有达到沃土的效果,但是劳动有收获有成果总是值得喜悦的;到了端午前后,黄瓜、茉莉花等瓜果类也慢慢成熟,学生们在劳动中也不由自主的会采摘劳动的果实并品尝。


“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收获成果

  “农耕文化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平台的开拓,不仅为学生提供的实践的平台,又是学生劳动成果分享的舞台,在劳动中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劳动是既要出力流汗,还要技术方法。下一步我校将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劳动实践成果,丰富学生劳动教育形式,形成“劳动教育+”实践模式,健全交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