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根据《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意见》(陕教工﹝2019﹞13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员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
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机制”。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落实《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严格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选聘制度,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等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发挥老专家、名教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勇挑重担,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改革,努力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金课。
(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教师工作部)
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责任单位:教务处、公共课部、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责任单位: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学术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联合攻坚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责任单位: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创新创业学院、团委、各二级学院)
5.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责任单位: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6.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创新创业学院、团委、各二级学院)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创新创业、服务西部、服务地方为导向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互联网+”“双百工程”“暑期三下乡”“援疆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精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创新创业学院、团委、信息与网络中心、各二级学院)
8.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开齐开足体育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优化校园美育环境,加强群众艺术类团体建设,统筹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
(责任单位:教务处、团委、公共课部、人文与管理学院)
9.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积极创造学生劳动锻炼岗位,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头脑中筑牢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创新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四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责任单位:党政办、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时代主旋律,大力传承“笃实惟新、负重图强、驰而不息、交通报国”的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精神。挖掘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功能,开展“传校训”“唱校歌”“讲校史”“述人生”等活动,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充实校史展览馆重建内容,提升图书馆、档案室、红色资料室、铁路文化教育馆等一批教育场馆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水平。坚持规范升国旗、举办道德讲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打造“一院一品”高端校园文化品牌。加强身边榜样人物选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后勤保障处、基建处、团委、各二级学院)
12. 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等建设活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力争早日建成“陕西省文明校园”。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责任单位:党政办、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团委、后勤保障处、各二级学院)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3.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一抖一手”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大学生在线、陕西大学生在线、“易班”等各类网络平台的共建工作。建设数字图书馆,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责任单位:学工部、宣传部、团委、信息与网络中心、图书馆)
14. 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两微一端” 网络育人精品项目。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生干部。
(责任单位:宣传部、党政办、学工部、教师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与网络中心)
15.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育建设校园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责任单位:宣传部、党政办、学工部、教师工作部、团委、信息与网络中心)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6.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院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心理普查,在班级、宿舍内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转介诊疗。
(责任单位: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卫处)
17.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抓好“3.25、5.25”等重要节点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责任单位:学生处、学工部、团委)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8.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一章八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
(责任单位: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后勤保障处、信息与网络中心、基建处、图书馆、工会、团委、各二级学院)
19. 落实管理育人职责。强化学校全体管理人员育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鼓励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申诉委员会、校长信箱和学校领导接待日等组织和渠道的作用,实行问责制,及时回应和解决学生诉求。培育一批校级“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以良好的管理行为和作风影响和培养学生。
(责任单位:人事处、组织部、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后勤保障处、保卫处)
20.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三个深入”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校院两级领导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 4 个课时思政课,其他校领导、二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 2 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责任单位:党政办、学工部、学生处、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保卫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宣传部、工会、纪检委、各二级学院)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22.提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加快建设智慧校园,完善“一卡通”信息服务功能,更好服务于育人工作。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急救等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等习惯。在后勤、图书馆、安全保卫等服务工作中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推广“微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一批校级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一批校级“服务育人示范岗”。
(责任单位:党政办、人事处、学生处、信息与网络中心、后勤保障处、基建处、保卫处、图书馆)
23.拓宽服务育人渠道。积极探索校友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渠道,创新设计各类校友资源育人平台,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举办校友返校日活动、校友论坛、校友讲座、校友企业招聘等活动,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
(责任单位:招生就业处、校友总会办公室、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24.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过“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家庭脱贫相结合的模式,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打造“保障+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责任单位:学生处、财务处、学工部、各二级学院)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5.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健全和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健全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党委党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服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单位:组织部、党政办、工会、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26.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宣传的坚强阵地,着力培育重点学科、“一流专业”、创新团队、学科平台,培育名家、名师,为打造思政“金课”,提升育人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单位:组织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科研处)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主要领导对“三全育人”工作负总责,分管校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其他领导积极配合,统筹领导学校“三全育人”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各责任单位(第一单位为牵头单位)要围绕十个育人机制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
3.提高工作能力。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干部队伍,落实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把“三全育人”纳入辅导员沙龙、教学管理沙龙、教育教学研讨会内容,支持思政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4.强化工作考核。认真落实《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试行)》要求,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做好典型引导。加强典型选树,积极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管理育人示范岗”“服务育人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