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详情 > 正文

我校赵德利教授受邀参加柳青文学奖巡礼展

作者:人文与管理学院 赵德浩    发布日期:2025-04-24   点击:628

423日,由陕西省图书馆主办,吴堡柳青文化园、吴堡县柳青图书馆协办的“柳青文学奖巡礼展”在陕西省图书馆开幕。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海荣宣布巡展开幕。省文旅厅相关处室、省图书馆及省作协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我校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赵德利教授荣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历届柳奖得主合影留念

赵德利教授荣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

“柳青文学奖”是经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的陕西省文学类综合大奖。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承办,是陕西省最高级别的官方文学奖项。截至2025年,共评选六届,60余位作家获奖。巡礼展设有三个展区:“史笔春秋——柳青创作生命全景”展出《创业史》71个版本、手稿等珍贵文献,还原柳青扎根皇甫村十四载的创作历程;“文脉荣光——柳青文学奖精神图谱”系统介绍柳青文学奖设立背景、评奖标准及历届获奖成果,展出全部获奖作品实体书及作家手稿、影像资料;“艺海同辉——柳奖作家捐赠展”集中展示获奖作家的书法、绘画等跨界艺术作品,体现文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展会主要通过文献展藏、作家分享会等形式,持续弘扬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通过打造高水平的作品交流平台全面提升陕西文学影响力

赵德利教授获奖作品《陕西文学苦质精神的遗落与重铸》一文深度剖析了新时期陕西文学具有的文学审美的苦质精神铸就了陕西作家的悲悯情怀,实现了以泛神性偶像的创造救助与超越生活苦难的鲜明特色。但近十年来,陕西作家后继乏人,陕西文学的苦质精神明显遗落,造成文学精神遗落的原因,其一是过度强调生活化,片面看重时代性;其二是哲学的短视与文化素养的欠缺;其三是泛神性偶像创造及其现代价值悬置。面对困境,"陕军"除了要坚持自己的优长,坚守文学的苦质精神外,还必须加强现代文化哲学的修养,强化主体意识与人类意识,以时代的文化理性对民族生活和传统文化加以透视,熔炼和重铸。文章立足实际,以浓厚的地缘色彩对发人深省德现实问题展开思考。

赵德利教授深耕文化领域,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级教学名师、陕西省三秦人才。曾为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教育部硕士毕业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陕西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1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6篇,有26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北京大学学报》、国家社科基金网站“最新成果集萃”等转载(摘)。独著专著5部,合作编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柳青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陕西省民间文艺山花奖等省部级奖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