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通过多种方式收看两会直播盛况,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李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担负着铸魂育人的使命任务。作为“思政人”,我们将持续关注两会盛况,体会精神,关心国家大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第一时间让两会精神及时融入思政课课堂,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激发我校广大学子的爱国情、强国志,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李沙沙:
今年的两会,就业、教育议题备受关注。一名高校毕业生连着一个家庭,一批高校毕业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人文与管理学院今年毕业生超过一千人,将继续为学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一方面,“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毕业生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通过简历撰写指导、面试求职培训、职业规划竞赛、一对一咨询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中兴通信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张斌:
一是不忘初心。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围绕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了大家的关注的一系列的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发展当中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二是守正创新。报告系统总结回顾了去年一年工作,着重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的科学指引,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这是我们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所在。听了报告之后,我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对十五五规划的工作,对我们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充满信心。
土木与铁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张雯雯: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回顾,使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词汇,鲜明地展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生机勃勃。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实践,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马婷婷: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的着重强调,让我们思政课教师深受激励。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把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巧妙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能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的时代新人。
2024年“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土木与铁道工程学院教师 张世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一定能够突破瓶颈,向前发展;作为一名土木专业的教师,我也相信土木工程领域,在经过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会渡过阶段性的困难,行业会稳步复苏,学生就业率一定会稳步提高。我也会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玉玲: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围绕2025年全国两会上热议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教育等问题,以一枚枚“道钉”的形象,深化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更多科技人才,把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融入现代化建设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杜国庆:
两会的召开,对国家发展意义深远。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大家深感责任重大。教师们将通过教科研平台深入学习,积极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同时聚焦产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成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轨道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校融媒体中心负责人 杨孟雨:
今年两会犹如一盏明灯,聚焦民生、教育、科技等关键领域,将国家发展的目光精准投向时代浪潮下的核心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深刻感受到这份发展成就带来的底气与信心。这份信心,不仅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就业满怀希望,更成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赋予了我们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唯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负青春韶华。我将以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校园广播站负责人 崔一诺: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贡献蓬勃力量,我们要用青春激荡奋进力量,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以向心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校学生会 刘东昊: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需以“纽带”和“先锋”的双重角色践行使命。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内核,例如报告中强调的“创新驱动”“民生保障”等关键词,通过校园宣讲、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将政策语言转化为青年听得懂的生动表达,带动身边同学关注国家战略,了解国家动态,把握政策重点。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架起桥梁,结合“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议题,组织社会调研、科创竞赛等活动,推动青年智慧与基层需求对接,把实践与创新紧密相连。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倾听同学诉求,借助提案征集、志愿服务等渠道,将青年声音融入社会治理“大合唱”。新时代青年当以两会精神为帆,在实干中锤炼本领,让个人成长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
中兴通信学院学长导师 邢瑞洋:
两会对AI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讨论,让我感受到国家对未来科技走向的重视。作为互联网的深度用户,我已经体会到AI带来的诸多便利,也期待它能在更多行业发挥作用,创造更多可能。两会也是一个汇聚民意的平台,它让我们看到国家对民众诉求的重视。我相信,两会的决策和讨论,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改变,也期待国家在新的一年稳步向前,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兴通信学院智信工作室成员 董佳鑫:
我们智信工作室反复研读关于“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的相关论述,过去调试智能分类垃圾桶传感器的深夜记忆忽然鲜活——彼时新闻里正滚动播放着全国两会关于“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的讨论。当团队研发的垃圾分类系统最终落地社区,看着算法识别的准确率从78%提升至96%,我切身感受到政策引领与技术攻坚的“双向奔赴”。而蔡家坡村的田野调查数据,不仅为乡村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调查报告与意愿度模型,更让我在实践中读懂了两会报告中“城乡融合发展”的深意——那些与老乡们同吃同住的日子,教会我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让成果带着泥土的温度。
站在新起点,我攥着工作室2025年“乡村助农图书馆”计划书,心潮澎湃。这份蓝图不仅包含智能借阅系统、适老化阅读界面开发等技术创新,更融入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真实需求:为留守儿童设计AI伴读助手,为留守老人打造方言语音书库。恰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向不谋而合。想象着当乡村儿童踮脚点击我们搭建的云端书库时,我仿佛读懂了“教育公平”在“两会”提案中千钧之重的意义。我们用“两会”上热议的“新质生产力”重新设计完善了乡村图书馆——让区块链技术保障图书溯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村民阅读偏好。从2024到2025,从实验室到黄土地,我深刻体会到青年创新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当“Z世代”的科技理想遇上“两会时间”的民生坐标,我们相信:被代码重构的乡土中国,终将在新时代绽放出兼具智慧与温度的光芒。
人文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2203班 黎彦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这不仅为财会学生指明了方向,更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握好真理之笔,书写奋斗青春,争做有为青年。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中兴通信学院学长导师 罗睿冰: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始终以“青春在线”的姿态关注两会动态,深刻领悟两会精神,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宏伟蓝图到代表委员的为民之声,无不让我倍感使命在肩,我们将以“强国有我”的信念,聚焦专业所学,在实验室中深耕创新,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担当,让青春力量融入国家发展的澎湃浪潮,以奋斗之我答好新征程上的“青春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