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学位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育部抽检结果。我校在此次抽检中表现优异,被抽检的毕业设计(论文)合格率达到100%。这一卓越成果,充分彰显了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显著成效。
构建“五位一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学校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建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各学院院长为成员的毕业设计(论文)责任体系;明确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求、研究内容、撰写规范、成绩评定等方面的标准,修订和完善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了选题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查重、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体系;建立了指导教师遴选、培训、考核等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选题更加合理,研究内容更加深入,论文撰写更加规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实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导师能力提升工程
学校定期组织导师培训活动,邀请省内专家学者和优秀导师开展讲座并分享经验。培训内容涵盖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方法、论文撰写、学术规范等方面,帮助导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指导能力。学校还鼓励导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素质。学校搭建了导师交流平台,包含线上交流和线下研讨。导师们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指导经验、探讨教学问题、交流学术成果,共同提高指导水平。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导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导师的指导态度、指导方法、指导效果等方面,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导师考核、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导师积极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通过实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导师能力提升工程,我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指导服务,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稳步提升。
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盲审+校内外专家联合评审
在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评审标准不够统一、评审过程不够严格、评审结果不够客观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学校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建立“盲审 + 校内外专家联评”制度,对全校各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随机抽样,抽取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盲审。盲审专家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论文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和成绩。在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过程中,隐去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姓名,使评审专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论文进行评审,这样可以避免评审专家不受到人情因素的干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可以对毕业设计(论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等方面。通过盲审+校内外专家的联合评审,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提高评审质量,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搭建毕业设计(论文)智慧化过程监管平台
自2022届本科生起,学校全面启用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留痕管理。从学生选题开始,平台就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开题阶段,学生需要提交开题报告,指导教师通过平台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中期检查环节,学生需要上传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并给予评价。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在平台上提交论文草稿,指导教师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论文完成后,平台将进行查重检测,确保论文的原创性。最后,在答辩环节,平台将对答辩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提供客观依据。通过打造毕业设计(论文)智慧化过程监管平台,我校实现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质量文化培育+过程监控强化+指导能力提升”的三位一体机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把控毕业设计(论文)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同时,学校将不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度措施,夯实指导教师职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严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