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拂过校园,3月19日至23日期间,由团聚道钉之声青年志愿团精心策划的“转折之路——遵义会议”主题宣讲共开展了七场宣讲活动,如同七颗火种,在青年学子中点燃了学习红色历史的热情。
本次主题宣讲周由田翼帆同学牵头组织,积极响应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遵义会议精神”项目,8位宣讲团志愿者分工协作,共同呈现了一场场生动的历史讲述。他们以遵义会议的时间脉络为主线,深度解析1935年那个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时刻。唐一涵同学在讲述会议筹备阶段时,特意展示了当年红军使用的马灯复制品,昏黄的光影投射在幕布上,瞬间将观众带回危机四伏的黔北山区。
宣讲团队创新采用“沉浸式叙事”方式,让历史更具代入感。赵政同学化身战地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会场内外的紧张态势;李发旗、张春盈通过情景对话再现了张闻天与王稼祥的关键谈话;刘美琪、孙嘉鑫则利用动态时间轴,清晰梳理出会议前后红军的战略转变。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让历史事件变得立体生动。
每场宣讲后的互动环节成为活动亮点。在张妍同学主持的“历史选择题”游戏中,同学们切身体验了当年领导人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一位同学在反馈中写道:“当看到自己选择的行军路线与真实历史中的伤亡数据对比时,才真正理解何为历史的必然。”
摄影志愿者王皓宇用镜头定格下无数动人瞬间:观众专注记录笔记的侧影、讨论环节中高举的双手……这些影像与宣讲内容交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红色记忆拼图。
本周的七场活动吸引了大量同学踊跃参与,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对遵义会议的理解不再停留于书本文字,而是转化为鲜活的历史记忆。当前宣讲周已进入过半阶段,正如组织者田翼帆在总结会上所言:“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讲述者,更要成为精神的传承者。”这场青春与历史的对话,正在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