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迈向“十五五”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今年全国两会标注下新的时代方位——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涌现的“提振消费”“6G”“具身智能”“零基预算改革”“独角兽企业”等热词,不仅勾勒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更揭示了科技创新、经济转型、民生改善等核心领域的战略方向。
这些热词的背后,是政策导向、产业升级与个体机遇的深度融合。为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两会精神、把握时代脉搏,我们精选了10本与两会热点紧密相关的书籍,涵盖科技、经济、民生、区域发展多个维度,助你洞悉未来趋势。
科技创新
01
6G重塑世界
(扫码阅读)
本书提出面向2030年的“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的社会发展愿景,阐述在该社会形态下的移动通信应用场景,包括通感互联、交互式全息、智能交互、超能交通、精准医疗、孪生工/农业等,并以此推导出在这些典型应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总结出6G移动通信网络端到端的技术需求指标。围绕6G需求指标,详细对比分析了5G及其演进系统在技术指标上的差距,以及为了满足这些技术指标可能采纳的关键技术,介绍技术原理、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炼出未来6G网络所需要具备的按需服务、柔性、智慧内生、数字孪生和安全内生等特征,并给出了“3层4面”的逻辑网络架构建议。
02
星耀中国:我们的嫦娥探月卫星
(扫码阅读)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我国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科学知识。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回顾古人观月历史,介绍了月球的基本情况和探测月球的意义;第2章揭秘月球探测卫星的探测方式、组成、研制及任务过程;第3章放眼世界,介绍国外月球探测历程;第4章回顾我国探月工程任务的实施过程,详细讲述从嫦娥一号卫星到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发展之路;第5章面向未来,展望月球探测的美好前景。
03
大数据与智慧社会
(扫码阅读)
《大数据与智慧社会:数据驱动变革、构建未来世界》从全局出发,对大数据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描述,概括了大数据的前世今生,揭示了其哲学本质;以技术为主线,深刻剖析了大数据的技术框架,预测了大数据的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大数据系统评价标准;选取大数据在生活、政务、交通、医疗、金融领域落地应用的实战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期为我国的政府治理、经济发展、企业创新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经济转型
01
数字经济
(扫码阅读)
数字经济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其具备海量数据、可替代公司的平台、智能化的经济活动等特征,从而带来了技术、模式、产业、组织、文化的变革。《数字经济影响未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通过引入“通用技术”这一概念,揭示数字经济的本质内涵,深度剖析数字经济给制造、金融、零售、物流、医疗等行业带来的变革,展示数字经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企业、消费者、政府和整个社会如何迎接这种变革给出建议:拥抱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布局新产业、利用新金融、营造新环境,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02
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扫码阅读)
本书以宏观视角和充分客观的数据,带领你重新认识中国制造。如今,中国制造面临着东南亚多国在低端制造领域的追击以及欧美和日韩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阻击,升级之路必然惊心动魄。作者深入产业竞争前线,带回一手观察记录,提升你对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前景的信心。站在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行业做到心中有数,以获取应对变局的力量。
03
大国制造
(扫码阅读)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严谨的逻辑推演和深度思考,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数据分析与图表呈现,结合真实案例,向读者描绘了中国是如何发展起制造业,从远远落后世界水平到异军突起,到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超级工业大国的历程。作者基于其原创的“追赶阶梯理论”,严谨系统地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实现快速“追赶”的真正原因。此外,本书深度展望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整理总结了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未来即将面临的发展趋势等,以期为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之路指引方向!
区域发展
01
在城望乡
(扫码阅读)
本书首先描绘了当代农村的生活面貌与生产面貌,接着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与三农问题的演变,最后探讨了地方治理与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作者结合亲身调研与理论探讨,帮助读者跳出日常生存空间,在经济社会的宏大变革中,认识中国的另一面。全书由五个方面展开:1.农村生产生活的现状,社会结构的流变;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关系的变迁,包括产业平衡、三农问题、粮油关系、税制变化、基建等;3.以土地、产权、开发为核心的农村现状;4.行政区划调整、基层治理与以上海为例的城乡协调;5.农业创新与寻找“理想农民”,落脚点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多样化经营。
02
大国治理
(扫码阅读)
大国治理,核心是城乡间和区域间关系,本质是资源的空间配置,终极目标是实现城乡间和区域间发展与平衡的共赢,这是一个空间政治经济学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和发展中的大国,必须要将结合中国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融入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去,而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又是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必需。本书总结了陆铭、陈钊团队十余年来围绕着中国经济而做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本书第一部分是对于中国区域和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以及存在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和总结。第二部分的核心是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探讨发展与平衡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一组经验研究,利用微观数据对空间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验证。
民生改善
01
5G+智慧交通
(扫码阅读)
本书系统地呈现了智慧交通产业的发展概况、技术应用与典型场景,全面阐述了5G、AI、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交通产业的融合与创新路径,从交通强国、5G智慧交通、自动驾驶、Al交通、交通大数据、智慧停车等6大维度出发,深度揭示了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交通运输业变革,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
02
智慧医疗
(扫码阅读)
数字技术不仅是推动全球健康产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也将重塑未来的医疗行业生态,并深刻影响临床医生的未来。本书立足于当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势,梳理智慧医疗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全面阐述5G、AloT、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医疗、健康、养老的产业应用场景与实现路径,对远程医疗、智慧医疗、AI医疗、医疗大数据、医疗物联网、智慧养老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与探索,试图描绘出智慧医疗生态体系框架,为促进我国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