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纪事

首页   新闻详情   

聚焦两会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师生热议全国两会(一)

作者:界威锋 李甜 杨馨烨 段联合 张科强 郭超妮 冀梦琪 王颖 左晨曦     发表时间:2025-03-06    浏览量:1638

34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通过多种方式收看两会直播盛况,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理事长 张晋生教授:

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的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盛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我们今后如何做好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轨道交通类本科院校,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牢记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使命,将深学细悟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矢志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AI+教育”育人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继续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出坚实步伐。

 

校长 曹庆年教授:

今年的两会是在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召开的,极不平凡。

当前学校处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关键时期,两会的胜利召开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强化学校特色发展和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紧盯合格评估目标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办学指标,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主动肩负教育使命,持续深化教育教学、人才评价机制,优化就业创业环境,锐意创新,深挖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党委书记 李萍教授:

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意义非凡,必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吹响团结奋斗的前进号角。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党建特色、打造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有效作为,不断推动学校事业迈向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段联合教授:

两会的召开,对国家发展意义深远。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大家深感责任重大。教师们将通过教科研平台深入学习,积极响应两会精神、践行两会精神,同时聚焦产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成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轨道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土木与铁道工程学院院长 张科强教授:

在聆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认识到:2024年,国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进步。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令人振奋,倍感鼓舞。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进一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师德标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郭超妮副教授:

2025年全国两会为教育领域描绘了清晰的改革蓝图,教育数字化、评价改革和教育公平等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保障每个孩子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孩子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促进社会流动和良性发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教育的今天,教育数字化建设助推教育更公平。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有利于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同时,通过提供精准智能的学习服务,让学习更有“个性”;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好课”最大化利用。这对于师资短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将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好处,可以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提升育人成效,也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创新创业学院教师 冀梦琪: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的“国育平”评论文章《建设教育强国的底气是什么》中,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对于此,我们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展望未来,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我们将向着更加智慧、更加包容、更加高效的方向迈进。

 

人文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 王颖副教授:

我注意到2025年工作任务中提出的“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等内容。深刻感受到电子商务师生正站在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风口上,要把个人的成长目标和职业规划嵌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树立企业家精神和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展现新时代新青年的精神面貌和使命担当。同时深思细悟,不断加强自身对于新事物的学习,成为同学们信任的“四有好老师”。

 

中兴通信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金澎宇:

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与改革。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到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都为我们青年学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成长舞台和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学生会执行主席 渠超杰:

今年两会特别提出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与我们物联网工程专业“万物互联”的学科内核高度契合。

我们将开展智慧农业传感器研发实践,将课堂所学的RFID、边缘计算等技术应用于两会关注的乡村振兴议题,同时积极响应“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结合两会提出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向,探索智能家居数据安全共享模型。新时代赋予我们科技报国的使命,作为青年学子更应勇担重任,让物联网技术真正成为惠民利民的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