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关于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会议精神及新时代高教40条要点

时间:2020-04-20 作者:评建办 浏览量:9170

1.“四个回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回归常识: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2.“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是指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治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教师、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3.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

4.新时代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辅修专业制度改革,探索将辅修专业制度纳入国家学籍学历管理体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辅修专业。完善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

5.新时代课堂革命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三率:到课率、点头率、抬头率。

6.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

7.“双万计划”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专业。

8.专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

9.专业布局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结合区域内高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及时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0.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形态有哪些?

答: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

11.质量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激发高等学校追求卓越,将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12.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建设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形成覆盖质量监测网络体系。规范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推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

13.高教战线如何实现“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答:一是立足新时代,强化担当意识。

二是面向新变革,强化战略思维。

三是创造新模式,强化创新精神。

14.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主攻任务是什么?

答:全面治理整顿本科教学秩序,主攻方向是专业、课程、教师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5.“新时代高教40条”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服务需求,坚持以本为本。

二是问题导向,推进“四个回归”。

三是示范引领,突出率先领跑。

四是传承创新,注重衔接协调。

16.“新时代高教40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时代高教40条”包括10个方面40条,可分为4大部分:一是重要意义和形势要求,包括第1、2条。阐述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新的形势要求。二是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包括第3、4、5条。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未来5年的阶段性目标和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提出实施的五项基本原则。三是主要任务,包括第6至35条。分别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四是加强组织实施,包括第36至40条。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加强部门统筹、强化支持保障、注重总结宣传等5个方面明确了工作要求。

17.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答: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加强课程和专业思政建设,强化每位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建设一批思政教育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是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完善学分制,探索实行荣誉学位,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改革考试形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三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围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明确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强调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四是打造一流本科专业。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提出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强调“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提出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

五是推进慕课建、用、学、管。围绕建设高水平的中国慕课,提出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建立高校之间慕课学分认定制度,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中西部地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六是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工科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十万计划”,建设400个左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部委省共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化部校共建百所新闻学院,健全法学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双向交流机制等。

七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强调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提出落实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等举措。

八是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党委在高水平本科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完善保障,压实责任。

18.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三个不合格”: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八个首先”: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19.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答:一是要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持之以恒抓出成效。要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人民群众期待、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要从坚持和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要从落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

二是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全面振兴本科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见实效,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上有突破,要在教育途径和模式上有创新。

三是牢牢抓住“教”这个核心,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广大教师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爱为核心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是要紧紧抓好“学”这个根本,教育学生刻苦读书学习。要狠抓学生刻苦学习,解决好学生学习态度、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问题。要狠抓学习资源建设,专业要建“强”,课程要建“优”,资源要“到位”。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严格过程管理,严把出口关。

五是切实抓住“创”这个关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快完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着力深化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20.什么是“金课”?什么是“水课”?

答:“两性一度”是“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反之,“水课”则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

高阶性: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想。

创新性:课程内丝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

挑战度: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

21.打造什么样的“金课”?

答:建设五大“金课”目标,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打造金课,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抓好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

22.如何打造“金课”?

答:要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建设中国“金课”提供五大保障,包括政策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评价保障和经费保障。建设中国“金课”,没有旁观者,都是建设者。“金课”建设要在文、理、工、农、医类全面精准发力,特别要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中率先发力。要做好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以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设为牵引,打造一大批国家“金课”和地方“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