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由教务处主办、交通运输学院承办的“未来枢纽·智慧站场”创新设计及规划大赛作品评审在交通运输学院党员活动室4-212和4-207隆重举行。
评审现场
评审现场汇聚了来自校内的诸多专家学者,他们是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崔炳谋教授、教务处孙华副处长、铁路信号资深教师郝菊香副教授、货运教研室主任庞婷婷老师和行车教研室主任张海老师等,拥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评审团队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视角,对参赛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与综合评判,为大赛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大赛参赛作品涵盖了站场枢纽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应用类作品、专题研究报告以及概念创意类作品四大类型,内容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未来枢纽·智慧站场”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考。
在站场枢纽规划设计方案类作品中,如“智能驱动:高原地区能疏联动智慧站场设计”和“未来站场的绿色空间与智慧交通”,同学们巧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高原地区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未来交通发展趋势,提出了极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站场布局规划,不仅注重空间的高效利用与功能的完善,更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勾勒出一幅幅集美观、实用与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智慧站场景象。
技术应用类作品则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像“铁路车站动态效能优化:AnyLogic仿真创新应用”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铁路道岔状态预测与健康管理”,参赛团队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AnyLogic仿真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对铁路站场的运营效能、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设计,为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概念创意类作品更是天马行空,如“绿色智慧公交站”和“智枢纪元全息互联站场”,同学们大胆设想未来站场的形态与功能,运用前沿科技元素,展现出对未来智慧交通的无限畅想,为站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审过程中,专家们首先听取了各参赛团队对其作品的详细阐述,包括设计背景、目标、方法、创新点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随后针对作品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提问和探讨,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作品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评审专家依据作品的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对铁路站场枢纽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最终将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和优秀奖9项,以表彰在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
此次“未来枢纽·智慧站场”创新设计及规划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子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更在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学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