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文章内容

人文与管理学院举办《财经专业申报国家级课题的经验分享》专题讲座

作者:人文与管理学院 孙玉娇     发表时间:2025-03-28    浏览量:179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助力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326日下午,人文与管理学院特邀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院长、三级教授陈爱东教授在校务楼516会议室为财务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作了一场题为《财经专业申报国家级课题的经验分享》的学术专题讲座。讲座由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云主持。

讲座伊始,陈爱东教授分享自己多年来在课题申报和研究方面的经历。他详细回顾了自己从初次尝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时的懵懂与紧张,到后来逐渐掌握申报技巧、成功立项并顺利结题的全过程。陈教授以自己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为例,深入剖析每个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过程以及在结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对这些个人课题经历的分享向在场教师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课题申报不仅仅是撰写一份申请书,更是一个从选题、研究到成果转化的系统工程。

在分享个人申报经验后,陈爱东教授深入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课题申报题目的总特征。他指出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还是教育部课题,申报题目都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时代性与现实性二是创新性与前沿性三是问题导向性。课题申报书是课题申报的核心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课题能否立项。为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撰写课题申报书,陈爱东教授结合具体实例,对申报书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指导。一是选题依据二是研究内容三是研究方法四是创新之处五是研究基础和团队成员通过对课题申报书各个部分的实例剖析,陈爱东教授为财务管理教研室的教师们提供了非常直观、具体的撰写指导。教师们在聆听讲座过程中,认真记录要点,并结合自己在申报书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陈教授的讲解,对课题申报书的撰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为今后的课题申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讲座的最后,陈爱东教授分享自己在课题申报过程中的成功体会。他强调,课题申报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学习和持续努力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敏锐的问题意识二是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讲座互动环节,财务管理教研室的教师们就自己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选题困惑、研究方法选择、申报书撰写技巧等与陈爱东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陈教授一一耐心解答,为教师们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整个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教师们积极提问,陈教授认真解答,现场交流频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讲座结束后,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云对陈爱东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指出陈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教师的课题申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希望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讲座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课题申报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