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以课程为依托,组织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天的外出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先后走访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保育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及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通过实地参访、现场教学与沉浸式体验,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
实践教学现场合照留念
学生参观中共中央办公室
教学活动的首站是枣园革命旧址,在这里师生们走进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曾居住的窑洞。狭小的空间、斑驳的木桌与煤油灯,无声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随后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参访中,师生们重点参观了中共七大会址,会址内复原的标语、长凳与投票箱,将历史场景鲜活呈现;师生观看了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该剧以抗战时期保育院真实故事为蓝本,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了战火中的温情与牺牲;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1600米的展线串联起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从长征落脚点到解放战争出发点,从大生产运动到整风运动,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将书本中的抽象论述转化为鲜活的历史画卷;在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们聆听讲解员讲述学院的历史,窑洞墙壁上镌刻的“紧张、严肃、刻苦、虚心”校训,更是彰显着文艺为革命服务的初心。
为期两天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走访、情景教学与艺术熏陶,深刻体悟了延安精神的内涵。此次实践课程的亮点在于不局限于书本,从窑洞到舞台,从文献到实景,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凝聚民心、引领胜利。此次大学生实践教学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为后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