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公共课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首页 - 文章详情 - 正文
公共课部线上教学经验分享(四)
作者:曹军伟    发表时间:2020-05-08    浏览量:2161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老师不认真教吗?是学生不认真学吗?或是学生不够聪明吗?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举个例子,一部精致的手机如果不能正常使用,即使价格再低,也很少有人会对它产生兴趣,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同样的,学生在学校不断学习英语知识却很少有机会通过使用英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让他们觉得英语没有使用价值,这就是很多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英语的根本原因。而现实情况就是在目前普遍的英语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可谓不认真,讲解词汇,举例句,分析语法,以及分析课文结构,而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被课堂上老师“节节不休”的讲解压制住了,长此以往,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就变成了必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英语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是需要依靠“习得”掌握的。“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的维族学生,他们当中很多人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让他们准确地分析汉语语法,他们却很难做到(汉族学生都很难做到),这正是得益于新疆优越的的汉语环境。而当这门语言被设置成为学校的科目后,学生就需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同时也与成绩紧密相连了,功利性多了,而最重要的工具属性——运用往往被忽略,这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天生能力,还变成了他们的负担,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英语“习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并没有这样一个自然“习得”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习得”而不是英语“学习”。关于“习得”,作者深有体会。作者上学时从初一到高二,英语都很差,不喜欢上英语课。就在高中毕业前一年从在县城读书的同学那里知道了一种国际聊天工具ICQ,然后就经常在上面与外国朋友聊天。起初由于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欠缺,总是不能准确表达想法,但是在与外国网友聊天的过程中,作者深刻体会到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使用价值,这大大激发了作者学习英语的兴趣,从此记单词,学语法变成了一种自发行为,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作者“学习”英语的阵地从课堂转移到了聊天室看似有悖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但却顺应了语言“习得”规律,大大调动了作者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现将一些不够成熟的教学想法与大家分享:

1. 点拨  作者在英语教学中会吸取当年自己学习英语的教训,尽量不搞满堂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对于有些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在方法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减少具体内容的讲解。

2. 参与  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成为班级的一份子,而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便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预判  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预判,这样能更好的够把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及掌握学生个体的英语学习水平。

4. 引导  作者为所带班级建立了微信群,每学完一个单元,就会在群里发放一个图片或视频形式的话题,学生对此话题展开群聊。作者作为聊天的参与者需要对聊天内容进行隐性引导,以防话题跑偏,也需要对聊天用语中的错误进行隐性引导,而不是强力纠错(这不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作者觉得有效果,但离预期效果还有不小差距,或许好的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5. 激发  通过对英语课堂进行创新,比如设置“你比我猜”的游戏让学生记忆单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并非是指做题)英语来发现英语的使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接触的语言是家人说的话,而不是书本上的字;最先表达想法也是通过说,而不是写。可见,听是英语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后依次为说读、写直至最后能够将四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更好地交际。因此,作者希望英语教师能够共同努力通过课堂创新把英语教学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英语教学回归本真,更加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受益终生。以上内容皆为个人愚见,敬请指正!